模仿是成功的捷径
2018-05-08 11:44:52
  • 0
  • 0
  • 5
  • 0

    模仿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是上帝赋于人们的秉性,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打开电视,现在的商业电视节目,火的节目大都是从国外引进而来,尤其是综艺节目,如《超级女声》完全照搬《美国仙像》的模式。欧美的制作宝典非常详尽,经过了反复推敲的细节,事实上成为我们学习的教材。韩国也是以模仿欧美文化为起点,二、三十年前抄袭日本电视节目。国内综艺节目海外引进的巨大成功,大量模仿国外节目模式,使综艺节目得到快速发展。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成功人士,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只要他们的方法适合自己,不妨“拿来主义”。老弟明清开始把文哲兄当成功人士模仿的,因此学会了喝酒吸烟。有人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要追随别人,不要试图复制别人的模式。反之亦然,少走弯路,模仿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当然,模仿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创新。然而,创新并不完全平地一声雷,事实上正是根植于高明的模仿之中。《斯卡布罗集市》原是一首古老的英国民歌,后来马汀·卡西在原歌的基础上加进了自己的再创造,把它变成了一首爱情歌曲。西蒙师从卡西,学会了这首歌,又再创造性地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山坡上》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

      俗话说“文无定法”,只有先从“文有定法”开始,才能达到“文无定法”的境界。怎样写文章呢?至今无人能提供使人一步登天的捷径;我的写作方法,就是从模仿到创作到提高。有人说,你写那么多文章,讲了很多人生哲理,请问这些道理是你耳濡目染还是从各种资料上得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多读作品,常梳理,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知识,仍是一次再创作。借鉴优秀模式和理念无可厚非,也无可挑剔,中国人就是这样学习和创作的。

     中国历来有“抄袭”的传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实际上,这首《静夜思》也有抄袭迹象。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静夜思》有宋、明两个版本。宋代的版本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就连毛泽东的诗,也说有唐宋诗的影子。抄袭现象常常出现在文学写作中,汉代的文学重摹拟,许多文人不但摹拟前代的作品,而且同时代的文人也相互模仿。这种摹拟有题材方面的,也有文体方面的,甚至具体的谋篇布局也多有雷同之处。尤其是,中国书画更有摹古的传统。

      文化产品在不同语境里,承担的文化角色并不一样。在不同时间、空间、语境里,同一件作品、同一个样式,被不同艺术家使用,承担的文化角色和功能是不同的。文化必有传承,不能把文化传播说成是抄袭。50岁才写小说的马家辉承认,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须常拿别人的词汇,对此他有自己的说辞:写作象游泳比赛,不论别人怎么做,你就不能跟他动作一样?你做的比别人快就行了。

    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我们平常看了许多书,这些书里的一些东西沉浸到了我们的思想和心灵里,当我们写作时,这些东西就从笔尖里自然地跳了出来,像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一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坦承,他深受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就可以明显看出马尔克斯的影子。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参考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欧文等人的社会主义学说写成的;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恩格斯原版照抄黑格尔的《逻辑学》。但我们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抄袭”,而是继承与发扬。

     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模仿不是抄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意思是你读过的篇篇文章,都会对你造成影响,在对它们沉淀之后,你写出来的东西其实是这些影响的集合。所以,从模仿到创作到提高,才是真谛。

复制成功者的优点,动用“拿来主义”将这些优点汇总,逐个复制到自己身上。从最日常最常见的优点开始复制。与我们自身最相克的优点优先复制,犹如脱胎换骨般重塑自己。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