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2018-04-08 10:04:44
  • 0
  • 0
  • 4
  • 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上了小学再教就晚了。邓小平先生在改革开放中谈到教育问题时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梁启超先生著《论幼子》:“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直言告诫: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如何培养孩子、教育孩子,从先哲的主张中我们应该受到一些启发: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培养天才一定要把握好学龄前。

 在家里,常听妻子唠叨“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即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7岁前是孩子一生的关键期,孩子学习的关键期,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常听妻子有“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顺口溜

  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境子,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言行的投射。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坦言,中国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钱文忠反思千年来中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针对社会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应试教育,提出了惩戒教育。

  钱文忠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都是大师级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事情去学。所以,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他主张一手拿萝卜,一手拿戒尺,决不对孩子一味退让。

  钱文忠觉得,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他们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孩子需要适当的刺激,学习要鼓励,也要惩戒。但笔者认为,惩戒不能动不动打骂孩子。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懂事、听话、有礼貌,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但实际情况中,孩子们往往会因为年少不经事,或者是无知无畏,而做出一些冒犯的事儿。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孩子,殊不知,这个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尤其是打了不该打的部位。

  打孩子,不仅伤害身体健康,还影响孩子的性格。因为打这个行为,会给宝贝带来极大的恐惧,而恐惧的制造者又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这使得宝贝丧失对父母的信任,继而丧失对整个环境和他人的信任,缺乏对生活和亲人的信任,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种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即便成年后也不敢跟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惧怕对方的愤怒,一旦谁对他们生气,他们就害怕得不得了,以为对方会冲过来打他们。这种心理阴影使得他们无法建立和维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种下愤怒的种子,他们又不敢对父母宣泄这种愤怒(因为会招来更厉害的打),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孩子小,父母打他,由于畏于大人的强大而屈服了,但并不理解为什么。而且,宝贝以后会为了躲避体罚,而用遮掩和撒谎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会模仿学习。他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以暴易暴,任何事情不用讲道理。有时候不一定是孩子错了,问题可能在父母,父母跟孩子产生矛盾,往往不是孩子跟父母较劲,大部分时间是父母跟宝贝较劲,一定要宝贝服从自己,否则就感觉没有尊严,说不服就动手打。

  也不要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辱骂不仅打击孩了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具体表扬,具体的表扬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让他自大。在家里,常听妻子对孩子说:“宝宝知道自己拉小便了,有进步嘛”这就是具体表扬。

  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给孩子读经典,让孩子从小见多识广,知书达理。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家孩子二三岁就开始不听话,妻子担心孩子心目中没有权威,有打骂现象。我则认为,孩子进入反叛期,是正常的。这时候,要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孩子不听话,首先要接纳,不但接纳其优点,也要接纳其缺点,当一个孩子完全被接纳时,他才会感到自豪。这不是溺爱,更不是纵容,而是让孩子感到温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天赋,培养一个人才是个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