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018-04-18 23:31:27
  • 0
  • 0
  • 13
  • 0

  人是社会的,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笔者平生没有注重处世之道,今天写作此文,算是对人生的回顾反思与深刻领会。

  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关系的社会。无论亲属关系、宗族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及领导关系林林总总,无不体现一种人情与社会关系。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认清社会的本质。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些话说明中国社会对血亲关系的看重;远亲不如近邻,强调邻里关系重要性;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告诉人们要尊师重友,处理好师生关系;道不合不可与其为伍,讲的是交友之道。同行是冤家,告诉人们搞好同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单位,尊重领导,注意等级差别,平衡群体关系,是重要的相处之道。

  半部《论语》治天下,谌称为人处世的根本之作。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言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不要强行施加于别人。同时,“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追求真理的前提,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利法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的缩影,正确处理家庭问题是重要的处世之道。常怀孝敬之心,我以为是为人处世的第一条。正家风,首在行孝道。修谱也是一种孝道,三十年不修谱为不孝。人孝百事成,家和万事兴。孔子说,孝道乃天经地义。孝道是道德的源头与根本,家风的养成应由孝道开始。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家与人民,最终建功立业。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常反躬自省,三省吾身。孔子的弟子曾子是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著有《大学》,就是大学问的意思。他每日都要反躬自思,将“省身”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去坚持。内修于己,就是使自我内心完美,不断地自省与反思。严于律己,身居高位者更要律己。反省是人类理性最杰出的创造,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智慧,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优点,扬长避短。要经常反省做人、做事、学习、工作、人际上有哪些不妥,错则改之,对则坚持,要与自己一切不正确的思想作原则上的斗争。时常洗涤自己的心灵,审视自己的言行。

    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菜根谭》,正是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其名句“坚百忍以图成”,思之感慨颇深。小不忍,则乱大谋。

  中国是礼仪之邦,凡事要讲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在孔子看来,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立足。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总结人生时,在家书中告诫子孙讲诚意要重视仪式,说的是诚意要从仪式上表现出来,并指出自已平生不注意仪式。一般人可能不会想到这些,作为先贤,曾国藩敏锐地想到礼仪问题,说明形式问题的重要性。现在召开会议,举行仪式,其规格与隆重程度往往体现会议(仪式)的重要性。  

  我们不但要从“四书五经”和传统文化中去学习处世之道,更要在现实中加以实践。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人生品位从着装开始。要重视称呼问题,在人与人相处中,对他人的称呼,可以很好地看出我们是否知礼、讲礼。克己复礼,让自己的言行符合礼仪,让礼貌的话语装点自己的品位。朱自清说,“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口吐莲花,好口才来自好方法,说话大度是种美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这是人之常情。来自别人的赞美,往往会成为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表扬,能唤醒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人们喜欢发自内心的赞美。给人以赞美,人们将一生珍藏在记忆里。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指责,承认错误是提高自我的捷径。然而,人们不都是这样的理性,而是充满情绪化的。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从人性弱点的角度告戒人们不要随便去批评别人。批评,最容易挫杀一个人的锐气。

  自私之心,自古就有,然而,把自私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人性的扭曲,我们应当奉行一种既能满足自己的私利,又能照顾社会与别人利益的处世哲学。得理时宽容,得势时谦让,这是最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中学做事,做事做人融为一体,所以做人做事应是辩证的关系。青年人在学会做人的同时,不可忽略自身能力的培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