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英的遭遇
2020-05-23 06:54:35
  • 0
  • 0
  • 1

鲜英(1885-1968),男,字特生,四川西充人。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鲜英军人出身,在刘湘手下任职。1925年他出任江巴卫戍司令驻防重庆,1933年春,鲜英与张澜代表刘湘赴广西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联络反蒋抗日,为后来的“红桂川协定”的签订奠定了基础。1937年鲜英在成都与张澜、钟体乾代表刘湘,与中共代表李一氓签订联合抗日反蒋的秘密协定。1939年后他开始拒绝仕途。鲜宅名“特园”,位于重庆上清寺,“特园”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聚会共商国是之场所,董必武、冯玉祥分别以“民主之家”的尊号相赠特园。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应邀前往“民主之家”。在鲜英的寿筵上,毛泽东称他为“当代孟尝君”。

建国后,作为爱国民主人士,鲜英荣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理说他该好好享受他为之奋斗的“民主”生活了,但是目睹了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他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而“窝藏战犯眷属财产”的嫌疑则始终如紧箍咒一样伴随着他,他更加坐立不安。在给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的信中,鲜英坦言:“行情不悉,错误实所不免。”后在张澜的复信鼓励下,鲜英决定将重庆“特园”内外房产全部捐给国家,然后举家迁往北京地安门恭俭胡同居住。那是他早年在北海公园附近买下的一座四合院。董必武在重庆市政府呈送的请示中批复:“特园很有纪念意义,要作为纪念馆原样保存。特老(鲜英,字特生)健在由国家照顾,死后由国家安葬。鲜宅权且留下,待特老百年之后,再交给国家做纪念馆。”

1957年反右运动,是鲜家由盛到衰的转折。《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展文章,点了众多右派分子的名,其中包括鲜英。鲜英多年的侥幸瞬间灰飞烟灭,鲜家也从此开始了担惊受怕的生活。以前的铁骨铮铮、仗义执言的汉子不见了,而且在反右运动中还被迫发表违心之言,痛斥自己的朋友。1957年7月13日,在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鲜英作了《斥民盟败类章伯钧、罗隆基》的发言。章伯钧、罗隆基等都曾是“民主之家”的常客,也是鲜英的老朋友。在当时民盟是反右运动的重灾区。鲜英的这个发言有自保的意思。但是,想自保而不可得,他终究没有躲过劫难。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结束后,鲜英回到四川又参加了四川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受到了批判。1957年8月19日《四川日报》刊登了批判鲜英内容的文章:代表们揭穿了鲜英的伪装,原来这是一贯夸耀自己所谓的“民主之家”的“民主元勋”,是一个军阀、官僚、大地主、资本家集于一身的老牌右派分子。在旧政协时期因民盟张澜主席曾住在鲜英家里,因此民盟开会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经常来往,这是事实,但这是由于党政全国取得重大胜利的形势下,蒋介石进行假和谈的时候;鲜英却贪天之功,说是自己“不顾生命财产的危险”和共产党打交道,完全是谎言。与会某代表驳斥了鲜英对司法工作是“完全凭司法人员的高兴与否,高兴就少判,不高兴就多判”的诬蔑。他指出:鲜英的诬蔑,实质上是想取消无产阶级专政。

不仅如此,针对鲜英在全国人大上的发言,《四川日报》在8月28日又发表文章进行批判:在这次反右派斗争中,鲜英的态度也是极不端正的。他身为民盟的中央委员,人民代表,不对章罗联盟积极进行揭发,不对自己与无形组织的关系主动地向组织彻底交代,相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庄严论坛上鲜英竟大言不惭地说章伯钧、罗隆基败坏了“民主之家”的门风,意图把自己装扮成一付进步人士的样子,吹嘘自己是“民主之家”的东道主。从他的发言中,使我们看出他别有用心的有两点:第一,为章罗联盟作掩护,强调他们之间的矛盾,把他们一贯反党的政治阴谋,简化为个人思想。空洞地谩骂一通,没有揭发出具体事实。第二,利用“民主之家”来丑表功,把自己扮得如何“进步”,装出“左”的姿态,既可以开脱自己,又可以掩蔽无形组织。由此可以看出那次发言的气味是不正确的,显然是经过一番研究,是个有意转移反右斗争目标的阴谋。

鲜英被划为右派后,其子鲜继坚、女儿鲜继平也相继被评定为右派。鲜继坚曾参与策反杨森,后来香港汇丰银行重金礼聘他任总经理,他坚辞不就,决定留下来建设新中国。划为右派后,被发配到郊区农场改造,每天挑粪浇地,右派帽子一戴20年。最艰难时,鲜继坚连四分钱的过河船钱都拿不出。为了探望妻儿,鲜继坚只能冒死泅渡长江。鲜英的女婿徐在庸 (鲜继平的丈夫)也受到株连,被划为漏网右派,以“有碍首都治安的危险分子”身份,被流放河南18年。即使后来得到纠正平反,也没能抚平鲜继平夫妻内心的创伤,心有余悸的鲜继平夫妻,最终选择了出国寻找安全感。

从“民主之家”到“一门三右派”,鲜英及其家庭受到了重大挫折,从此不但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而且思想上也极度苦闷,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文革中,鲜英居住在北京,三次被红卫兵抄家。

1968年6月,鲜英在忧愤中去世,时年八十三岁。同一年,重庆特园这个“民主之家”,在文革造反派的武斗中被焚毁。


注: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3月,民盟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当时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乡村建设协会。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故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10日改现名。现在“民盟”的成员,主要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社会精英阶层所组成;共有成员约15.7万。——百度百科

注:黄旭初(1892—1975),广西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军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百度百科

注:钟体乾(1879年—1962年)字均猷,四川成都人。陆军中将,四川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五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百度百科

注:李一氓(1903—1990),四川省彭州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一氓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后在中央特科工作。参加过长征,并先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李一氓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大连大学校长等职。——百度百科

注:孟尝君。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注: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百度百科

注:董必武(1886 -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百度百科

注: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冯玉祥提出出国考察的要求,至4月7日,国民政府才同意他“赴美考察水利”。9月,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名义赴美,同时被强令退役。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26日,蒋介石勒令冯玉祥于12月底回国。冯玉祥于12月30日发表声明,予以严厉抵制。蒋介石吊销了冯玉祥的护照。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被选为常委和政治委员会主席。冯玉祥即积极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大量翻印民革成立的各种文件,分赠美国国会、国务院、各大学、各图书馆及华侨社团,努力扩大民革的政治影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31日,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在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9月1日中午,“胜利号”在向前苏联敖德萨港行进时,船上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终年66岁。

由于冯氏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他还有“倒戈将军”的称号。对于冯玉祥的倒戈次数,目前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行更正,冯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数准确的应该是九次,依次为:一、滦州起义倒清朝;二、护国运动倒袁世凯;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变倒吴佩孚;五、反奉战争倒张作霖;六、五原誓师倒北洋;七、国共分裂倒共产党;八、中原大战倒蒋介石;九、国共内战倒蒋介石。

对冯玉祥的个人评价不一,有人称赞其为爱国将军,也有人斥其为彻头彻尾的军阀。纵观其一生,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绑架暗杀政敌,充满对军队地盘的执着和对权力的渴望,是典型的旧军阀行径。抗战爆发后,虽然在军事上不再有大的作为,但其一直坚持着抗战的主张,并且为民族大义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失,积极拥护国民政府,奔走于各种抗日活动,不失为一个爱国军人。——百度百科

注: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1969年5月17日),安徽桐城人,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百科

注:罗隆基(1896-1965),字努生,别名生辉、野度,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二号右派,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五名右派(“五大右派”)之一。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49年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7年主张“成立平反委员会”,他与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储安平的“党天下”一起被称为最著名的三大右派言论。——百度百科

图片:剪报——斥民盟败类章伯钧、罗隆基 鲜英的发言1957年7月13日(参考:赵东阜《鲜英与民主之家》,2003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