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诗词与周文化
2018-06-24 11:14:00
  • 0
  • 0
  • 4
  • 0

     今天一早,从对面楼房里传来一首用手机放的老歌,1940年日本籍李香兰翻唱的《何日君再来》,听到“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的呐喊,让我想起诗人的话,人生如梦,人生得意须尽饮,一定要趁着大好时机尽情行乐哦。

    魏晋时期流行“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之说,魏晋名士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三国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短歌行》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壮志,唐代李白《将进酒》抒发“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人生感慨;

  李白醉酒诗百首,饮酒给了李白创作的灵感,写下了《把酒问月》、《山人劝酒》、《金陵酒肆留别》、《沙丘城下寄杜甫》、《行路难》 等不朽诗篇,坦言“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则流露出酒下的孤独寂寞。

  “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酒一诞生便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诗酒相融,酒醉诗情,诗美酒醉,相映生辉。白居易“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说明诗意与酒情并存,诗人与酒不解。白居易还有《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在诗歌的长河中,多少文人墨客醉后成诗,李白200首,杜甫300首,白居易500首。

    与酒有关的诗人比比皆是,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恨,李清照“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乡愁相思;杨炎正《把酒对斜日》、王安石《把酒祝东风》、张九龄“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孟浩然“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等脍炙人口,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千古流传。

  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他的酒诗充满了伤感,“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浊酒一杯家万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唐代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悲情豪放;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则表现了乐民之乐的胸怀。

   行文至此,文章并没有结束。说到酒,酒必称茅台,中国的国酒;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29年,贵阳周氏周秉衡在茅台创办周茅酒,从此茅台酒与周文化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茅台酒因产于贵州遵义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与溓溪周氏周恩来结下了不解之缘。红军将士饮茅台,周恩来三瓶茅台酒喝服许世友, 重庆谈判周恩来为毛泽东“挡酒以及周总理尼克松的一杯茅台酒,催化了中美建交等故事,广为流传。周恩来当之无愧为“国酒之父”

     2017年秋,考查零陵大田周氏家谱之际,我到过贵州,站在赤水河畔“茅台渡口”,东望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西望茅台酒厂坐落于彼岸,令人感憾万千;同时也让我想起明代杨慎的一首《临江山》,颇有气吞山河,笑看风月的意味,诠释了人类修身养行所追求的境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